• 前往 部落格新站

元兒~ 技術筆記(舊站)

本站不再維護更新了,新內容請移駕去新站

  • 前往 部落格新站

生平第一次分割硬碟…冷汗直流的筆記

by元兒~ 2009-07-11 未整理舊文
我之前有發表過一篇是關於我第一次玩Linux的網誌,
那時是我弟弟在搞不清楚的情況下,
使用了wubi在Windows分割區中灌下了Linux
Ubuntu
8.04LTS,
也就開始玩非正式的多重開機,開始體驗Linux的樂趣。
而在原來的Windows選單中再增加Ubuntu這個選項,
這並不是正式的裝法,是直接裝虛擬硬碟在現有分隔區中,
因為wubi用了磁碟存取的轉換技術,效能上會有犧牲,
如果這個分隔區很亂的話(我說的是在硬碟上的分布,可用Windows的重組磁碟功能解決)
速度會再更慢…

 

不過我之前玩壞三次Linux,用wubi重裝了兩次,
第三次玩壞時我打算先暫時放棄,也就有一段時間沒玩Linux。

後來我家電腦主機板壞了,
我爸的同事要幫我爸重新組裝電腦(其實我試玩軟體的,對組裝方面不行),
沒想到他居然弄出1.5TB超大容量硬碟,記憶體4GB…傻眼…%^&%@#^*@!

有了新硬碟後,當然要重裝資料,這時我嫌一開始的分割沒有留裝作業系統的空間,
也沒有分成我想要的架構,我就開始自己分割硬碟,也是我生平第一次自己動手分真正的硬碟。

 

我第一次分割時,冒了很多冷汗,每一步都不太敢做,因為裡面已經有資料了,雖然已備份好,
但如果資料損毀,重灌又要耗好一段時間。後來才漸漸習慣,也比較大膽了。

我使用GParted(免費)分割,是圖形化介面,比較好上手。


以下是根據我的經驗和從老師問來的硬碟規則:
注意!分割硬碟有風險!操作錯誤可能會造成資料損毀!分割時一定要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!
還有這只是靠我分割的經驗寫出來,如果出了問題…不關我的事…

一顆硬碟只能分最多四個主要分割區

第1個主要分隔區 第2個主要分隔區 第3個主要分隔區 第4個主要分隔區

 但是只有四個分割區對現在的需求來說可能不夠用,所以可以用延伸分割區來打破這個規則,
先分出三個主要分割區,再分一塊延伸分割區(空間要分大一點),在延伸分割區裡再分割成好幾個邏輯分割區…

延伸分割區本身不能存取資料,只是為了打破只能四個的限制,必須在延伸分割區裏面再分割一塊一塊的邏輯分割區

邏輯分割區裡才能存取資料

就是延伸和主要分割區的地位一樣,建了一個延伸,就剩下三個主要分割區可以建,延伸分割區在包下可以建無限個邏輯分割區

好難解釋喔%^#%$*#&%…

主要分割區的地位=延伸分割區的地位>邏輯分割區的地位

而邏輯分割區的數量就能無限個,但並不是真的能無限,因為Windows的分割區代號是從(A)(B)(C)(D)(E)(F)(G)…排,只能有26個

(A)(B)已經固定給軟碟機(磁碟片)使用,剩下24個能用,(C)通常是給作業系統的分割區使用,其他(D)(E)(F)…是一般分割區(主要和邏輯都一樣)存取,

但隨身碟、讀卡機…也得要一起算進去,所以不要邏輯一直分的很高興,超過(Z)的部份全部都是不能用的…,使用Linux作業系統的話我不知道…

第1個
主要分隔區
第2個
主要分隔區
第3個
主要分隔區

延伸分割區

第1個邏輯分割區 第2個邏輯分割區 第3個邏輯分割區 ……

我發瘋經驗是我不知道電腦開機時,有BIOS能讀取作業系統的分割區範圍的問題,我就這樣裝下了作業系統,才曉得我裝下的是無效的…^$@%&#%&$

這是我重裝好幾次的經驗筆記…

BIOS只能從左邊(最前面)的分隔區開機,後面的部份只能存取資料用,所以作業系統應該要灌在前面,平常的資料則是挪到後面來用

       BIOS能讀的範圍極限▼

第1個分割區 第2個分割區 第3個分割區

第4個分割區 第5個分割區

 我建議玩兩個作業系統的分割

   BIOS能讀的範圍極限▼

作業系統 作業系統 資料存放區

資料存放區 資料存放區

當然硬碟分割除了可以使用GParted之外,也可以使用國產的Spfdisk
我目前的分割是


硬碟分割工具
GParted http://gparted.sourceforge.net/
SPFDisk http://spfdisk.sourceforge.net/

Tagged玩Linux的日記

同時跑兩個作業系統...

4個作業系統...我玩的多重開機

最新文章(新站)

  • 部落格新站的最新文章載入中...

本站(舊站)不再更新

本站為Wordpress架設建置,近期已做靜態化處理,並遷移到靜態主機。

本站文章是從
MSN Spaces → Blogger → Wordpress 時期一路過來的。因為我近期的寫作風格已有不少變化,所以不再把所有舊文章搬遷到新站了,本站就當作所有舊文章的存放處。

留言系統由Disqus替代,因為靜態化後無後端功能,無法使用Wordpress內建的留言系統,所以另外嵌入並將所有舊留言轉移。

彙整

  • 2025 年 6 月
  • 2022 年 9 月
  • 2013 年 9 月
  • 2013 年 7 月
  • 2013 年 6 月
  • 2012 年 11 月
  • 2012 年 8 月
  • 2012 年 4 月
  • 2012 年 1 月
  • 2011 年 12 月
  • 2011 年 9 月
  • 2011 年 8 月
  • 2011 年 1 月
  • 2010 年 12 月
  • 2010 年 11 月
  • 2010 年 9 月
  • 2010 年 8 月
  • 2010 年 7 月
  • 2010 年 6 月
  • 2010 年 5 月
  • 2010 年 4 月
  • 2010 年 3 月
  • 2010 年 2 月
  • 2010 年 1 月
  • 2009 年 7 月
  • 2009 年 4 月
  • 2009 年 1 月
  • 2008 年 7 月

分類

  • 其他
  • 未整理舊文
  • 生活經驗
  • 資訊技術
    • Wordpress
    • 刷機
    • 瀏覽器
    • 開箱
Proudly powered by WordPress | Theme: Showme by NEThemes.